问题 | 合同撤销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 根据《民法典》,撤销合同的情况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和欺诈胁迫。受损害方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但请求变更时不得撤销。合同撤销后,双方应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双方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非法所得应追缴,并可能承担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1、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撤销权纠纷怎么处理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在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享有的请求对方返还自己投入的财产权,而接受的一方则依法负有返还的义务,要求返还的权利和应返还的义务,是指双方均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而绝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损失。 2、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负有返还义务的一方不能返还财产的情况下,通过赔偿损失的方法恢复合同履行前的原状;另一种因合同被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所受的损失,按责任大小承担赔偿的比例。 3、行政处罚。合同在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追缴财产,被课以行政罚款等处分。如果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出于恶意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为目的,因此而取得的财产属非法所得。非法所得应依法追缴,并课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民法典》明确了撤销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等情况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对于请求变更的情况,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合同撤销权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和可能的行政处罚。返还财产是双方恢复合同履行前状况的权利和义务,赔偿损失则是根据责任大小承担赔偿比例。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追缴财产和行政罚款等。对于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还可能触犯刑律并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