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七种主动投案的情形 |
释义 | 自首可减轻犯罪处罚。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未知罪行可视为自首。即使没有自首情节,如实供述罪行也可从轻处罚,若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更可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主动投案:七种情形及其法律效果 主动投案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之前自愿向司法机关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主动投案可以分为七种情形。首先是自首,即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交代犯罪事实。其次是积极赔偿,即犯罪嫌疑人在投案前主动赔偿损失或退还非法所得。还有如实供述、主动交代他人犯罪事实、主动揭发他人犯罪、主动配合侦查、主动翻供等情形。主动投案在法律上有一定的法律效果,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等。然而,具体效果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总之,主动投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产生积极的法律后果,但需谨慎评估个案情况。 结语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法律,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此外,即使没有自首情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可以得到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的可能。主动投案是一种积极向司法机关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然而,具体效果需根据个案情况评估。因此,在适用主动投案的法律规定时,应慎重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