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
释义 |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主要争议点在于合同签订是否经过民主议定,未经此程序合同无效。土地承包合同应包括发包方、承包方的信息、土地的名称、面积等内容。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凭证,需签订书面合同,以便解决纠纷。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纠纷需先协商处理,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可提起上诉。 法律分析 一、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效力之争,主要是争议承包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民主议定,即是否按照土地管理法、村民组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外发包土地时,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未经此程序则合同无效。 二、土地承包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与其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签订的承包农村土地,并交付一定收益的协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主要包括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土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口头合同、任务下达书,以及其他能够证明承包经营关系的事实和文件。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2)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3)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4)承包土土的用途。 (5)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6)违约责任。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承包合同是明确发包方、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承包方依法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合法依据,是约定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土地承包到户后,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采取口头合同的形式,一旦出现争议,双方口说无凭,难以收集证据,分清责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便于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互相监督,也有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 土地承包合同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旦出现相应纠纷的,双方需要先针对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能够达成一致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合同是否具有相关的效力。对于法院的判决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庭提起上诉。 结语 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主要争议在于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内容包括发包方、承包方的信息、土地的名称、面积、承包期限等条款。签订书面合同对于明确双方权益、解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有纠纷,双方应先协商解决,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法院起诉,对法院判决不满可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四章 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土地经营权人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弃耕抛荒连续两年以上、给土地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土地经营权人对土地和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应当予以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十八条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适用本章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