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遗弃武器装备罪既遂的审判标准与量刑原则
释义
    遗弃武器装备罪既遂的量刑标准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如果遗弃的是重要或大量武器装备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武器装备管理、使用制度)、客观要件(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行为)、主体要件(适用于军人及武警等特殊主体)和主观要件(故意行为)。与破坏武器装备罪不同,遗弃武器装备罪只适用于军人,且可以作为犯罪或不作为犯罪来认定。
    法律分析
    一、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既遂怎么量刑
    行为人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既遂,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备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负有履行保管武器装备义务的军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遗弃武器装备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制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遗弃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制度。所谓武器装备,是指用于杀伤敌人和破坏敌人作战设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设备,如枪、炮、弹药、战车、飞机、舰艇、化学武器、核武器和侦察、通讯、工程、防化、防空技术设备等。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违抗命令,是指下级部属违背上级的作战命令、指示。遗弃武器装备,不是指一般地将武器装备丢失,而是指负有履行保管武器装备的义务,有能力承担保管武器装备的能力而拒不履行保管义务,侵犯国家对于武器装备的管理规定。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本罪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千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遗弃部队武器装备的行为会破坏部队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削弱部队战斗力,危害国家军事利益,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遗弃武器装备罪和破坏武器装备罪的法律概念不同,这两种罪名的行为人不同,前者只能是军人,后者可以是自然人。认定为遗弃武器装备罪有2种处罚意见,遗弃武器装备属于违抗命令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可以是作为犯罪,也可以是不作为犯罪。
    结语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军人违背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既遂的,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遗弃重要或大量武器装备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遗弃武器装备罪和破坏武器装备罪有不同的法律概念和行为人范围。对于遗弃武器装备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2020修订):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法自2020年6月2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2020修订):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非法制造、买卖、持有、使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专用标志、警械装备、证件、印章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三节 戒具和武器的使用 第四十六条 人民警察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执勤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一)罪犯聚众骚乱、暴乱的;
    (二)罪犯脱逃或者拒捕的;
    (三)罪犯持有凶器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
    (四)劫夺罪犯的;
    (五)罪犯抢夺武器的。
    使用武器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情况。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6: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