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党员被判有期徒刑可否抵消? |
释义 | 党员犯罪不能免除三年徒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党员犯罪被判处刑罚,无论故意还是过失,都会受到相应的处分,包括开除党籍。党员应遵守法律,如果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可以按规定执行。对于个别情况,可以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是否开除党籍。 法律分析 我国宪法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无论是党员与否,在法律上是一样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最多三年的判决可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共产党员犯罪不可抵刑期。因其他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开除党籍。,党员判刑不可以免三年徒刑,身为党员更加要遵纪守法,党员实施犯罪被判处有罪的,并不能免于刑事处罚,但如果有刑法从轻、减轻处罚规定的,可按规定执行。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160;【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160;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拓展延伸 党员有期徒刑判决后是否可申请缓刑? 党员在被判有期徒刑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是可以申请缓刑的。缓刑是指在一定的考察期限内,根据罪犯的表现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暂缓执行刑罚。对于党员来说,申请缓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自愿认罪、悔罪表现良好、没有再犯罪行等。申请缓刑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可以咨询律师或法律专业人士,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您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缓刑并不意味着免除刑罚,而是将刑罚暂时搁置,需要在缓刑考察期满后进行审查,并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刑罚。 结语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论党员与否,在法律上都应受到同等对待。因此,不存在最多三年的判决可能。党员犯罪不能逃避刑期。党员应更加遵纪守法,如果党员犯罪被判有罪,不能免于刑事处罚。然而,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有减轻处罚的情节,可以按规定执行。对于党员犯罪,根据《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有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其他轻刑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情况可以不开除党籍的,需要经过相应程序批准。党员在被判有期徒刑后,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缓刑,但缓刑并不意味着免除刑罚,需要在缓刑考察期满后进行审查。如需了解更多具体程序和要求,请咨询律师或法律专业人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零八条之一 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件的; (二)对发现的严重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未按规定查处的; (三)在药品和特殊食品审批审评过程中,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许可的; (四)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移交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行为的。 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