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行为能力如何定义?
释义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所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时间和范围上一致,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在法人存续期间始终存在。
    法律分析
    法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法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不同,在时间上和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在法人存续期间始终存在。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一致。
    拓展延伸
    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其界定标准主要包括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等因素。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标准是满足法定年龄要求,即18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为无行为能力人;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此外,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影响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具体判断需综合考虑个体的年龄、智力水平、精神状态等因素,以确保其在法律事务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准确界定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结语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其以自己的意愿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资格。与自然人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成立并在存续期间持续存在。而个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则需根据法定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等因素界定。我国法律规定满18周岁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8周岁的为无行为能力人。此外,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能力界定。因此,准确判断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