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中逃离现场与肇事逃逸的界限 |
释义 | 交通事故逃离现场与肇事逃逸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是否逃避责任,逃逸需承担全部责任。交通逃逸应先分清责任,逃逸者需承担全部责任,但对方有过错可减轻责任。逃逸导致责任无法认定,司机需负全部责任。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分配包括赡养费、丧葬补助费、死亡赔偿金、误工费等,具体由相关亲属协商解决,财产损失费归原所有者。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逃离现场与肇事逃逸的区别 主要看这类交通违法人员是否具有合理的理由逃离现场,事后是否主动投案自首。 (一)区别很大。在于主观上有没有逃避责任的目的,其主观目的从客观行来界定。 (二)逃逸,其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而离开现场。要承担全部责任。 (三)逃离,主观上没有逃避事故责任的想法,但因其他原因离开现场。例如害怕被殴打而离开现场向公安机关投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交通逃逸处罚 在鉴定的同时应当先分清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三、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该怎么分配 死亡赔偿金虽不是遗产,但具有遗产性质,可以参照遗产分配(但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分配方法是: (一)赡养费赔偿:这是对死者生前赡养对象的赔偿,包括对老人和未成年人的赔偿,每项赔偿是有确切的金额的。该赔偿金应该由赡养对象按照各自的赔偿金额进行分配。 (二)丧葬补助费:谁花钱办的丧事,就应该归谁。 (三)死亡赔偿金:这是对死者家属的一种补偿,没有明确的针对每个亲属的计算,如果需要分配,应由亲属之间协商解决。 (四)误工费等:按照实际发生进行分配。 (五)治疗费:谁垫付的就应该给谁。 (六)财产损失费:被损失的财产原来是谁的,就应该给谁。 结语 交通事故逃离现场与肇事逃逸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有逃避责任的目的,以及是否主动投案自首。逃逸者逃避事故责任,需承担全部责任;而逃离者主观上没有逃避责任的意图,但因其他原因离开现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责任可减轻。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者,承担全部责任。在分清事故责任后,进行逃逸处罚,逃逸者需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责任可减轻。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方法包括赡养费赔偿、丧葬补助费、死亡赔偿金、误工费等,具体应由相关亲属协商解决,治疗费应归垫付者,财产损失费应归被损失者所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