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既遂未遂中止 |
释义 | 犯罪既遂是指完全符合刑法中某项罪名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犯罪未遂指违法行为有造成侵害任何个人人身或财产的危险,但这种行为人希望、放任的危险结果并未发生,或发生的危害结果比预想的结果程度轻的犯罪情形。犯罪中止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因悔悟、同情等因素自动彻底放弃犯罪行为,或采取足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真挚、努力行为的犯罪情形。 一、故意犯罪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 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犯罪中止造成的损害怎么认定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但实际已造成了损害,应当理解为造成了一定的法益侵害结果(构成某种轻罪的既遂犯),但没有造成行为人原本希望或者放任的犯罪结果。比如:强奸犯以暴力实施猥亵行为后,自动中止强奸行为的,其先前行为已经侵害了妇女的性自主权(强制猥亵既遂),属于造成了损害,如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则应当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