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体客体内容分别是: 1、法律主体指: (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客体指: (1)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类别有物;人身、人格;精神产品;行为。 (2)不同的法律关系涉及到的法律客体也不同,例如在合同关系中,法律客体是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刑事关系中,法律客体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法律关系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 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综上所述,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主体和客体是相对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一百一十五条 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