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客观不同情形下的定罪规定
释义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
    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
    所以,主客观不一致是不能定罪的。
    定罪事实与量刑事实有什么不同?
    1,功能不同:定罪事实的主要功能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量刑事实的功能则是在定罪的前提下,并在相应法定刑的范围内或基础上决定从宽从严处罚或免除处罚。
    2,构成内容不同:定罪事实以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为基础,是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事实情况;而量刑事实是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以外影响刑罚轻重及免除刑罚的各种情况为基础,是确定行为人刑罚轻重的各种事实状况。
    3,存在的时间不同:定罪事实只能是与犯罪行为过程有关的犯罪事实,它存在的时间范围是在犯罪的预备到犯罪结果发生这一阶段:而量刑事实除了犯罪事实外,还包括罪前罪后的态度和表现。
    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这些共同犯罪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也是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口供不作为定罪依据的情形
    从形式上看,有下列几种情况:
    1、只有单一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任何证据予以作证。
    2、有二个以上共犯的被告人供述,但供述不一致的。
    3、二个以上非共犯的同案的被告人供述。
    4、有二个以上既非共犯也非同案但犯罪事实有关联的被告人供述;这些被告人的口供不作为定案依据。
    从内容上看,有下列两种情况:
    1、单一被告人坦白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
    2、有二个以上的共同犯罪被告人承认犯罪事实,但主要情节相互矛盾,难以辨别事实真伪;这两种情形口供不作为定案依据。
    受贿罪客观要件
    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是:
    1、犯罪客体,本罪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上主管、负责或者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权利所形成的便利条件。
    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两种:一是索贿,即行为人在公务活动中主动向他人索取财物;二是收受贿赂。
    如何定罪
    定罪是以犯罪构成为根据的,因而定罪是一个罪体与罪责相结合的过程。定罪原则,就是定罪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则,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这里的主观与客观是指对犯罪的评判标准。主观,指主观标准,以此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就是主观主义。客观,指客观标准,以此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就是客观主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是指在犯罪评价上采取主观与客观的双重标准。
    
     该内容由 胡留燕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