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12岁以上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释义
    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未成年人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和智力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同意。
    法律分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
    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个体在民事行为方面享有一定的限制。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12岁以上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8周岁也属于该范畴。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进行某些法律行为时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代理。这样的限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在法律事务中得到适当的指导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结语
    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代理。这样的限制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在法律事务中获得适当的指导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场所管理者未及时制止的,由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四条 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