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诉讼地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在诉讼中,各主体由于在诉讼中职能、作用以及与案件的关系不同,诉讼地位有着明显差别。公安机关(包括安全机关)在按照刑事诉讼法行使职权时,是刑事诉讼的侦查机关之一,依法行使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职权。人民检察院在诉讼中行使检察权,是刑事诉讼的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是各类诉讼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进行批捕、检察、公诉和诉讼监督等活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对案件行使审判权,同时拥有诉讼的主持指挥权,对各类诉讼起着最终的主导与决定作用。 刑事诉讼由国家专门机关负责进行。刑事诉讼活动主要由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负责进行。其中,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军队的保卫部门、监狱和走私犯罪侦查局。 刑事诉讼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这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其它社会活动不同,刑事诉讼活动是刑事诉讼法的产物。只有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不论诉讼地位如何,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而且,双方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