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胁迫犯罪怎么处罚 |
释义 | 胁迫犯罪,一般需要按照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进行处罚。胁迫人按照主犯处罚,被胁迫人属于胁从犯。如果被迫犯在客观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的,便可以构成主犯。 胁从犯的认定是什么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 以下三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 一、聚众打架怎么算主犯从犯 刑法第26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可见这里的首要分子是指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第97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显然,这里的首要分子包括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和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两种。第26条只是将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规定为主犯,而未包括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这就表明,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并不等于主犯。事实上,我们很清楚的是刑法第97条的规定,是对首要分子范围的界定,不是对主犯认定标准,因此以97条作为标准来认定首要分子为主犯是不准确的,以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作为首要分子是否为主犯的标准比较科学。 那么,其他积极参加者中能否区分主犯从犯,这就首先要准确把握其他积极参加者的内涵。其他积极参加者中的积极,是一个带有心理评价的词语,积极强调的应该是行为人对聚众打架活动须持一种热心的态度。从刑法规定其他积极参加者的立法精神上看,聚众打架罪中的其他积极参加者是指聚众打架中首要分子以外的,在聚众打架的整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为进行聚众打架做准备或实施聚众打架行为的人。对那些主观上被动消极、态度一般的参加者,则不能以其他积极参加者论。 聚众打架罪中不存在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者,系被动参加犯罪。若行为人因被威胁、逼迫而参加聚众打架,由于其主观上缺乏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不可能成为聚众打架罪中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不需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在聚众打架共同犯罪人中,不存在胁从犯。 二、被迫携带毒品犯法吗 从法律规定上,属于胁从犯范畴。被迫从事犯罪行为的,是为胁从犯,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行为人在别人的暴力强制或者精神威逼之下被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虽有一定程度选择余地,但并非自愿。被诱骗参加犯罪的行为人不是胁从犯。如果主动将毒品交给警察,属于自首,或者还有立功情节。这个情况下,有可能定罪轻罚或者定罪免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