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羁押的民事诉讼如何确定管辖? |
释义 | 该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被羁押的民事诉讼管辖的确定和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对于被羁押的人提起的民事诉讼,原告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包括对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人、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以及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包括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分析 一、被羁押的民事诉讼管辖如何确定 1、对被羁押的人员提起民事诉讼的,由原告地人民法院管辖,由原告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形如下: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二、民事案件立案标准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原告必须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时原告必须是由于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原告与其案件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除非讼案件外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侵害其民事权益或与其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被告是谁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被告诉讼程序就无从进行法院也无法对案件进行审理。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内容对被告实体权利请求的内容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事实依据和理由这是起诉书的核心内容。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即原告提起的诉讼应当属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的管辖范围否则法院无权对案件进行审理。 拓展延伸 如何确定被羁押人的民事诉讼管辖权 确定被羁押人的民事诉讼管辖权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确定被羁押人的居住地或所在地,这通常是确定管辖权的关键。其次,需要考虑案件的性质和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例如,涉及财产纠纷的案件可能受到被告所在地法院的管辖。此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特殊的管辖规定,例如国际协议或特别法律规定。在确定管辖权时,还应注意是否存在异议或争议,需要依据相关法律程序进行解决。总之,确定被羁押人的民事诉讼管辖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判断。 结语 综合考虑被羁押人的居住地、案件性质和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等因素,确定被羁押人的民事诉讼管辖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判断,以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特殊的管辖规定和异议或争议,这需要进一步解决。确定被羁押人的民事诉讼管辖权是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环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管辖 第二十八条 专门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辖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二十四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一节 级别管辖 第二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