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棚户区改造 |
释义 |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从2009年起也将煤炭采空区、工矿、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中棚户区纳入规划,进行改造。目的是让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早日得到改善,同时,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包括城中村。 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1、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是针对棚户区改造中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有房住,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2、棚户区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棚户区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脏乱差面貌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通过改造,统筹考虑了服务配套和基础条件的改善,是改造项目的实施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既节约了县财政资金的投入,又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原来落后的城市面貌变为县城靓丽的风景。 3、棚户区改造可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存量,大限度提高出让收益、显化土地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进一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4、棚户区改造可以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棚户区改造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的机会。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可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5、棚户区改造可以密切党与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棚户区改造,使多数普通居民告别低矮破旧房屋,享受到了高楼林立和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拉近了政府与居民的距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发展布局、功能区划、土地利用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的区域范围,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地、环境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必修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周期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为城市的长期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建设部关于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意见》第三点:关注民生,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要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要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做好住房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安全研究,提高城乡居民点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