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如何操作? |
释义 | 法律分析:证据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障证据不被毁损、灭失或篡改,以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提起申请:当一方认为需要保全证据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当具体说明需要保全的证据和保全的理由。 2. 制定保全计划: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保全计划,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到场确认。 3. 采取保全措施:根据保全计划,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封存等,对需要保全的证据进行保护。 4. 缮制保全笔录: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制作保全笔录,详细记录保全的过程和保全的证据。 5. 保全期限:保全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如果需要延长保全期限,应当经过人民法院的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8条:“当事人认为需要保全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9条:“人民法院收到保全申请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保全计划,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到场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制作保全笔录,详细记录保全的过程和保全的财产或者其他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保全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