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对该劳动者存在用工行为则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风险提示: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支付任何的经济补偿。 劳动关系的建立有哪些特征?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成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风险提示: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非全日制劳动者是否可以建立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 非全日制劳动者可以建立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如果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风险提示: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吗? 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注意勤工助学与实习的区别。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应与其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员、以及其他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外借和上学期间劳动合同中的某些相关条款经双方协商可以变更。 企业组建工会经费从何而来? 工会经费的来源如下:(1)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2)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3)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4)人民政府的补助;(5)其他收入。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上述所列工会的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工会经费使用期间必须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风险提示: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各级工会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各级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应当由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并且定期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对经费使用情况提出意见。 工会如何建立? 建立工会组织:1、向上一级工会以书面形式提出建立工会组织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应说明以下几项内容:(1)本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企业成立时间、性质、职工人数、注册资本、流动资本、生产经营项目、党政领导人的配备等);(2)群众对于组建工作的意愿;召开由本单位各种层次的职工群众参加的讲座组建工会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说明组建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3)党政领导对本单位组建工会的意见。组建工会应征求党政领导的意见党政领导应依法给予支持。2、成立建会筹备组上一级工会对《建立工会请示报告》批复后应立即成立建会筹备组(3-5人)具体负责筹备期间的工作在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之前暂时代行工会委员会职责。筹备组成员原来不是会员的要先向上级工会申请入会办理入会手续。3、发展会员发展会员时要注意广泛宣传工会组织的性质、作用、任务以及会员的权利、义务使新会员对工会组织有个初步认识。4、建立工会小组会员发展后可根据基层单位会员人数的多少成立工会小组。5、召开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基层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在各项筹备工作准备就绪后筹备组要积极准备召开基层委员代表大会或会员大会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首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6、履行报批手续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或会员大会前要向上一级工会和主管部门协商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组成及工会正、副主席、经费审查委员会正副主任候选人名单;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后对整个大会召开情况和选举产生的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要及时报上一级工会批复7、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工会委员会产生后应根据女职工数多少及时建立女职工委员会以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风险提示: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各级工会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 该内容由 周传豹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