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监次数和时间的限制 |
释义 | 探监需求及条件简述:探监一般每月1次,会见半小时至一小时。探监人数没有规定,可以少或多。会见需携带会见卡,只有服刑人员的亲属有,朋友可随其亲属会见。探监需满足主体条件(亲属或监护人)、证件条件(身份证等)和时间条件(在规定的探监日)。罪犯的朋友普遍可进行探监。探监可为监狱带来经济效益。 法律分析 一、探监一次可以去几个人 1、探监一般一个月只能探视一次,一般建议都规定了具体的会见日期 2、一次可以几人没有规定,可以少,也可以多; 3、会见的时候需要带上“会见卡”,会见卡只有服刑人员的亲属才有,但是服刑人员的朋友可以跟随其亲属一起去会见; 根据《监狱法》第40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罪犯会见一般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宽管级罪犯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见的次数和延长会见的时间需要会见的罪犯,在每月发信时提出会见的要求,中队干警随信寄发《会见通知书》,会见对象按照规定的日期前来监狱会见。罪犯会见的对象原则上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 会见对象必须携带身份证及其它能证明自己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并经过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其他亲属或他人,监狱认为对罪犯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 二、探监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主体条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48条的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是,现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是,罪犯的朋友也可以进行探监,因为探监可以为监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证件条件 各监狱要求在探监时,出示以下证件: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 3、时间条件 这一条件规定只有在规定的探监日,才能探监。 结语 探监一次可探视几人并没有具体规定,可以少至一人,也可以多至数人。根据《监狱法》第40条,罪犯在服刑期间,每月可会见亲属、监护人一次,会见时间为半小时至一小时。对于宽管级罪犯及特殊情况下的罪犯,监狱可视情况增加会见次数和延长会见时间。会见对象原则上指罪犯的近亲属和监护人,其他亲属或他人,经监狱批准也可会见。会见对象需携带身份证及与罪犯关系的有效证明,经监狱负责会见的干警审查后方可会见。探监需符合主体条件,即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部分地区也允许罪犯的朋友进行探监。探监时需出示身份证件,且仅在规定的探监日才可进行探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五十二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