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听证权利的适用情况 |
释义 | 行政处罚前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当事人提出要求、行政机关通知时间地点、公开举行、指定主持人、当事人参与、提出违法事实、申辩质证、制作笔录等,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有异议则按治安管理处罚法执行。 法律分析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拓展延伸 确定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 确定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是指对于何种情况下可以行使听证权利的界定和限制。听证权利是指当事人在行政、司法或其他程序中,有权参与并发表意见、申辩和辩护的权利。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情况,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有所差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听证权利适用于行政许可、处罚、调查等程序;在一些特定的法律领域,如环境保护、劳动纠纷等,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也被具体规定。在确定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时,需要考虑公正、公平、合法等原则,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并维护法治的正常运行。 结语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且听证应公开进行。当事人可亲自参加或委托代理人参与听证,调查人员提出违法事实和证据,当事人有权申辩和质证。听证应制作笔录,经当事人审核后签字或盖章。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异议,依法执行。确定听证权利的适用范围需考虑公正、公平、合法原则,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法治正常运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