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概述
释义
    1、含义 假冒、仿冒行为总称为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或其他虚假手段,使交易相对人产生混淆、误信,从而获得交易的机会的行为。 假冒主要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仿冒行为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相近的使用,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物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 2、特征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特征:首先,该行为是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该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a.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b.违背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c.损害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该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具有行政违法性。再次,该行为是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行政处罚的惩罚性。 3、假冒与仿冒的区别 我国立法是将假冒和仿冒并在一起的,统一称为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这使许多人会产生一些误解,以为假冒与仿冒是同一概念,混淆二者,在一些司法实践当中,也出现了不区分假冒与仿冒加以处罚的现象。其实不然,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侵犯的客体不同:假冒侵犯的是商标管理秩序,仿冒侵犯的是市场竞争秩序;第二,违法对象不同:假冒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仿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等;第三,客观表现不同,假冒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或者伪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仿冒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擅自将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近似的使用;最后,危害结果不同:假冒行为是构成对商品标志记号的误认,对同类商品无法区别,具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之目的;仿冒行为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具有损害竞争对手之目的。 4、假冒、仿冒的认定方法 假冒行为的认定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a看其主观上有无故意“搭车”牟利的意图;b正确判断商标、标识、装潢是否近似;c看实际后果是否构成对特定商标标识的侵害; 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表现有:a假冒名牌商品,大厂产品;b以劣充优,以假充真;c收购旧货包装经清洗或修理后,冒充新品。对于仿冒行为的认定,主要从名称、包装、装潢的音、义、形、色、图五个方面切入。a音:即读音、念法。通过商品名称的读音(含谐音)来鉴别名称是否相同或近似;b义:即含义,词句等包含的意义。通过商品或包装上附加的文字、图案、色彩及其排列组合的含义或寓意来鉴别名称、装潢是否相同或近似;c形:即字型、图形。通过包装物的外形及附加在商品包装上的主要文字、图案及排列组合的不同形体等标示出的形状来鉴别名称、包装、装潢是否相同或近似;d色:即款色、色调。通过包装的颜色和用来所表达思想、情感所使用的色彩和色彩之浓淡来鉴别包装、装潢是否相同或近似;e图:即构图。通过装潢的整体画面及表现的形象和主题思想来鉴别装潢是否相同或近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