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罚与刑法的区别
释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罚是指指行为人因为违反刑法规范而受到国家机关实行的法定的强制处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的性质不同;其次二者的内容不同。
    一、贪污和职务侵占的区别
    贪污涉嫌贪污罪,职务侵占涉嫌职务侵占罪,两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等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资格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主要是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且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二者的犯罪行为不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骗取、侵吞、盗窃公共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自然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公司或者单位的财物的行为。
    3、二者的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通常是公共财物;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既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私有财物。
    4、二者的犯罪情节要求不同。贪污罪的犯罪情节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数额要求;职务侵占罪必须是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若是数额较小则不构成此罪。
    5、二者在最高法定刑不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型是死刑,而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15年的有期徒刑。
    二、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量刑的原则概况来说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它是指导量刑工作和制约量刑工作的法律准则。
    1.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这是指以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查清行为人具体做了什么、是否符合犯罪的主体构成条件、主观上是否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是否产生危害;其次,要正确认定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具体构成什么罪,犯罪的性质不同,社会危害性也不同,法定的量刑也就不同,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做到正确量刑;最后,要全面考察犯罪情节,也就是指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其他能够影响社会危害程度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自首、从犯、犯罪的手段、动机、后果等。同一性质的犯罪,若犯罪情节不同,所造成的的社会危害程度就不同,其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就会有所区别。
    2.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量刑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量刑要以刑法规定为准绳。刑法规定包括:刑法总则有关刑罚方法、刑罚制度及其使用条件的规定;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犯罪适用的量刑幅度及相应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三、犯罪预备能判无罪吗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犯罪预备有可能判无罪。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本质区别在于发生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着手但尚未结束之间。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有以下区别:犯罪预备又称预备犯,是指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又称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犯罪行为未能继续进行的原因来自外界,是行为人意想不到的原因,并非行为人主动中止,只是由于行为被迫中止的阶段不同而称谓不一样。发生阶段的不同致使社会危害性不同,因而二者在处罚上也存在区别: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