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当进一步完善辩护制度 |
释义 | 辩护制度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修改后的刑诉法对辩护制度作了较大完善。但从完善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二: 一是侦查阶段辩护律师是否享有取证权问题。 从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的目的来看,辩护律师是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并为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辩护做准备。而辩护律师享有调查取证权,是全面收集证据、了解案情的前提,是提供有效辩护的重要保障。遗憾的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尽管规定侦查阶段律师具有辩护人地位,且辩护律师的权利也有所扩大,但对其是否有主动收集证据的权利,法律规定得比较模糊,而且存在矛盾。2012年底新出台的法律解释对此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在侦查阶段赋予律师调查取证权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为了保证辩护律师能够提供有效辩护,本人认为,下一步应当总结司法经验并吸收外国的有益做法,以立法、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侦查阶段律师有权收集证据。当然,考虑到侦查阶段的特殊性,律师收集证据的权利可设定在其会见犯罪嫌疑人之后,以此减少此项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是完善无期徒刑、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问题。 顺应辩护制度发展的时代潮流,修改后的刑诉法将法律援助的适用阶段提前到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并将范围扩展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辩护律师的介入范围仍需扩展。 罪行越严重,辩护律师介入的必要性就越大,尤其是对于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案件,由于关系到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终身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辩护人的,应当全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而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这两类案件在二审程序中是否应当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死刑案件,法律尚未涉及死刑复核阶段的法律援助问题,这是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重要人权保障问题,也是使我国人权刑事司法保障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必然要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