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再审时可以抗辩吗
释义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制度作为民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立法目的旨在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诉讼时效制度更不应成为义务人逃避债务的工具,随意否定权利本身,也违反依法依约履行义务的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法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抗辩权应当在一审中提出,二审提出的,不予支持。
    从诉讼程序机制的构建来看,其实质蕴涵着通过构筑正当程序以保证私权争议获得公正裁判的诉讼理念。如果任由义务人在任何审理阶段均可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则将出现法院无法在一审审理阶段固定诉争焦点,无法有效发挥一审事实审的功能,使审级制度的功能性设计流于形式,产生损害司法程序的安定性、司法裁判的权威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等问题。
    一、再审程序的基本内涵
    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具有法律规定的再审事由时,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原审案件也称“本案”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特别救济程序。再审程序包含一整套启动、审查再审事由、原审案件再次审理的法定程序。这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既不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经的审判程序,又不同于民事诉讼法中的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就其性质而言,再审程序是纠正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违法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
    二、关于再审程序的启动
    (一)法院决定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再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属于再审的客体;2、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必须确有错误。生效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包括其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的错误,也包括在适用法律方面存在的错误。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请求人民法院对案件再次审理并加以改判的诉讼行为。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司法实践来看,原裁判是否有错误主要通过当事人申请再审发现,法院通过对申请再审进行审查后判断是否应当提起再审。因此,可以说当事人申请再审,是再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再审程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07年《民事诉讼法》再审制度的修改中,再审事由方面的规定有较大的变化。
    (三)检察院抗诉与建议再审
    民事诉讼中的抗诉也称为“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
    民事抗诉的目的在于,通过抗诉实现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的监督,使错误的判决和裁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纠正。检察机关在我国法律中具有法律监督者的性质,因此从现行法律来看,检察机关对所有诉讼的监督都是有法律根据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