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有哪些
释义
    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形式:一是经政府批准,使用者缴费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政府批准后,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第一种需要缴费且可转让,第二种无需缴费但不可转让。
    法律分析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其所有权也是不完整的,在现行土地法规与政策下不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拓展延伸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权从一方划转给另一方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并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划拨土地使用权需经过土地使用权出让程序,包括土地出让公告、资格审查、竞买或协商等环节。其次,划拨土地使用权需签订划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最后,划拨土地使用权需办理相关手续,如土地登记、不动产权证办理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了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确保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经过政府批准并缴纳费用或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经过政府批准并缴纳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经过政府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包括出让程序、签订合同和办理相关手续。这些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了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二十四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直辖市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权限,由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