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风险辨识等级如何划分 |
释义 | 法律分析: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一、地区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既有效控制疫情,又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造成过多影响,力争把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般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发病时间和疫情情况等进行分区分级,并随着疫情变化,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等级调整。一上述区域内如果出现一例病例时划定为中风险地区;二连续十四天内发生不超过十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指十四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五例及以上病例)的区域仍划定为中风险地区。三如果十四天内出现超过十例确诊病例或发生二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时,则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在中风险地区应当以现有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情分析为线索,根据其生产生活接触的空间和人员范围,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精细管理。高风险地区,除了上述这些措施以外,还要限制人员聚集,采取封闭管理等限制人员进出的管控措施。 二、中高风险地区评判标准 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1.低风险地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2.中风险地区: 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3.高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法律依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实施意见》 3.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做到“一岗位一清单”。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红色等级风险源应链入成都市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