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使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
释义 | 公益诉讼中受到限制适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如下: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检察监督原则; 7、支持起诉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意义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的意义如下: 1、对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的深化,促进民诉理论体系的完善。如何确立民诉目的,直接影响着诉讼主体的确定,诉讼职能划分等。因此,研究民诉目的有助于促进民诉理论向纵深发展; 2、对民诉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的指定、修改和完善; 3、研究民诉目的,有助于民诉法的贯彻与实施。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在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整个过程中和在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上起着指导作用的准则。体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对民事诉讼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1、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 2、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案件独立审判原则;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对诉讼当事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两审终审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回避原则,合议原则,以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实行法律监督原则,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保证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 6、着重调解原则,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原则,人民调解原则; 7、基本原则可分为宪法和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原则和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 二、涉外民事诉讼同等原则是什么? 涉外诉讼的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诉讼,与我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 同等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1、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依照本法的规定,在起诉、应诉、申请回避、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等方面,与我国公民、组织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不因国籍不同而受限制。 2、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与本法规定不同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如依当事人所属国法律认为当事人无诉讼行为能力,而本法规定当事人有诉讼行为能力时,应认定为有诉讼行为能力。 我国《宪法》第3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三、民事诉讼辩论 辩论原则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程序。 所谓辩论,指的是当事人双方在法院主持下,就案件事实和运用法律的问题,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诉讼结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则通过辩论查明案件事实。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