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罪犯投毒后是否属于犯罪既遂? |
释义 | 投毒后解毒是否构成犯罪既遂,投毒行为需满足直接故意、已着手实施犯罪、具备构成犯罪要件。根据法律规定,投毒罪处罚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处三年至无期徒刑或死刑。投毒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且后果严重与否。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相比,投毒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不受范围限制。 法律分析 一、投毒后解毒的是不是犯罪既遂? 投毒后解毒的是犯罪既遂。投毒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既可以是既遂也可以是未遂,要看对方的目的是否达到,以及投毒的目的。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 二、投毒罪处罚 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造成极端严重损害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根据本条规定,犯投毒罪的,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造成极端严重损害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三、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实施的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投毒罪的既遂。如果已经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则应依照本法第115条规定处罚。 四、投毒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如果行为人违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也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但这种罪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且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投毒罪则不受这个范围的限制,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结语 投毒后解毒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投毒行为的性质特殊,既可以是既遂也可以是未遂,取决于对方的目的是否达到以及投毒的目的。投毒罪的处罚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则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投毒罪的界限在于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若造成严重后果则依法处罚。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相比,投毒罪更加严重,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三十二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脱逃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立即通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追回脱逃人员。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脱逃期间不计入强制隔离戒毒期限。被追回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四十二条 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时,应当接受对其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