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到证的主要作用 |
释义 | 报到证的作用是作为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该报到证是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的证明。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就业时,须持“就业报到证”。而单位凭该报到证可为毕业生办理手续。 一、报到证回生源地需要报道吗 报到证回生源地需要报道。报到不需要迁移证,但迁移需要报到证。所以是可以报到的。报到证一式两份,一份是派遣证,另一部分是报到证。派遣证在毕业后将放入档案,报到证就是找到工作并签了三方协议后拿到单位去报到的凭证,也可以叫就业报到证。 二、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处理方法 1.档案转至生源地人才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回生源地范围内发展的毕业生,或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可以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如果两年内选择考公务员或者进入企事业单位,则需要重新办理报到证改派手续。 2.档案办理暂存学校 如果没有心仪的工作,也没想好接下来是否考研,可以联系学校相关负责人办理档案暂存,待决定好后,再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的毕业生注意,有效期不可超过两年,否则学校会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并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所以务必得在有效时间内及时办理好相关手续。 三、毕业生转档案需要什么手续 毕业生转档案手续有:1、应届毕业生档案转移时带着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三样证件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出你的档案;2、让该中心工作人员将你的报到证改签到你所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3、带着你密封好的档案,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可以进行档案转移。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全国的档案工作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管理,具体问题可咨询县级以上地方档案主管部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发布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调整、接收等阶段。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或校际联办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高等学校在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