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中转让期待利益的协议是否有效 |
释义 | 合同中转让期待利益的协议是否有效 如果是转让期待利益的合同,那么,合同的标的物就应当是“期待利益”,而如果实际上合同标的物是具体的财产,则不能认定为转让期待利益,就要从是否无权处分的角度分析合同的效力。此外,即便合同的标的物是期待利益,还要看债务人是否享有此期待利益,如果债务人处分的是他人的期待利益,那么,也应当认定为无权处分。 如何认定期待利益损失 民事违法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事损害行为。在客观上的危害后果大体有三种:一是造成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的损害;二是造成他人人身的损害;三是造成他人人格(也即精神)的损害。其中给他人财产或财产利益所造成的损害,又表现为受害人财产上的直接损失和期待利益的损失。有时一个违法行为会同时造成两种财产损害后果,有时则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期待利益损失,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或故意、过失地损害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使权利人(也即受害人)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未能实现和取得,或者由于损害行为而减少;所谓直接损失,是指民事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他人现有财物的毁损、减少、灭失或者支出的增加。 作为民事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一种财产损害后果,期待利益损失具有如下特征: (一)它是受害人未来利益的损失。 在违法行为发生时,这种利益尚未为权利人所实际拥有,对权利人(受害人)来说它属于正在期待或正在着手实施和取得的一种利益。 (二)期待利益损失是一种实际损失。 (三)期待利益损失是一种财产损失。 期待利益是权利人在原有财产的基础上所要取得的财产增值利益。期待利益损失是违法行为对增值状态中的财产或财产关系侵害的结果,它的损失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和计算的。因此,它的损失在本质上是一种尚未物化的物质性损失,也即财产损失。 从实践来看,可能造成他人期待利益损失的民事违法行为多种多样,包括: 1、违约行为; 2、损害他人财产或财产利益的行为; 3、损害他人人身的行为; 4、损害他人人格的行为。 通过律师的整理可以知道,合同中转让期待利益的协议是否有效是要分情况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协议才会有效,以上就是网律师为大家总结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来网进行在线的法律咨询。这里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