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延迟发放工资是否违反劳动法? |
释义 | 违法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需支付赔偿金。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和相关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如果单位恶意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需支付赔偿金和经济补偿。单位因经营困难延期支付工资,需征得工会同意,并受各地规定的最长限制。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赔偿金按国家规定执行。 法律分析 推迟工资发放是违法。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三十天发放,是否违法是需看是否属于恶意拖欠。如果单位营业困难,或者是其他非单位原因可以拖欠员工工资的是可以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最多延迟三十天发放工资的。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第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对延迟发放工资的规定及解释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按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延迟发放工资可能违反劳动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雇主应当按照约定时间和方式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延迟支付。如果雇主违反该规定,员工有权要求支付延迟发放的工资,并可能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此外,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4条,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投诉,寻求维权。因此,延迟发放工资可能违反劳动法,员工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推迟工资发放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三十天发放,若属于恶意拖欠,雇主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和处罚。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员工有权要求支付延迟发放的工资,并可能获得违约金或赔偿。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法律的底线,任何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