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贫困生建档立卡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是指经过国家民政部门设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被认定的一等贫困生。建档立卡的目的是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村和贫困户档案。 建档立卡的贫困生是有低保证或扶贫手册的贫困生。建档立卡是建立贫困户的相关档案,把贫困户的困难程度记录在案,并分发相应的贫困卡。没有低保证或扶贫手册,但获得过贫困补助。这种情况属于建档未立卡的。只要拿到低保证或者扶贫手册才算是建档立卡。 贫困生建档立卡依据:1、家庭经济因素:主要指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 2、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困残疾生及残疾人子女等。 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或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 4、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 5、学生消费因素:指学生消费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6、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 申请建档立卡需要资料: 1、申请人本人填写的“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申请人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和复印件,还有户主页的复印件。 2、加盖了县级扶贫办公章的扶贫手册,学生资助卡的原件和复印件。 3、本人及家庭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证明。 4、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明。 5、申报人(系统内的困难职工名字)本地开户的银行卡复印件(注明具体开户行)最好为建行(工会会员卡-农商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条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