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立为严重暴力案件
释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刑事诉讼的定义以及何种情况下会被列为严重暴力案件,并作为特别重大刑事案件立案统计。具体标准包括一系列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如劫持交通工具、持枪支犯罪、在公共场所或特定对象处进行爆炸、放火等行为、驾驶机动车故意撞人、轧人等。对公众饮用的水源或食品故意投放有毒物质,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行为也被列为严重暴力案件。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是指在平等对抗的基础上,存在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知纠纷情况,并请求裁判方解决纠纷的活动。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立为严重暴力案件,并作为特别重大刑事案件立案统计:
    一、劫持飞机,劫持船舶,劫持火车、汽车的;
    二、持军用枪、猎枪、运动用枪(不含气枪)或仿制的上述枪支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等犯罪的,抢劫军用枪支的;武装走私、贩毒的;
    三、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党政机关、水厂、电厂、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爆炸、放火的;在其他部位、地点对特定对象爆炸、放火行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驾驶机动车故意撞人、轧人的;或驾驶机动车船故意碰撞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五、以制造政治事端为目的的劫持人质的;以要挟报复为目的劫持党政领导人、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子女亲属的;或劫持人质对抗军警追捕的;持抢、持爆炸物品劫持人质的;
    六、为了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而盗窃枪支、爆炸物品、放射性和剧毒物品的(这些案件发生后,无论作案动机如何,均先按严重暴力案件进行立案并开展工作;破案查明不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目的的案件,再予以撤销);
    七、对公众饮用的水源或食品故意投放有毒物质,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
    八、出于犯罪的故意,利用易燃易爆气体或能造成人身严重伤害的化学制剂(如浓缩硫酸、硝酸等)以及放射性物品直接造成多人致伤、致残或死亡的。
    九、其他行为应立为严重暴力案件的。
    拓展延伸
    该标题涉及到“特别重大刑事案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特别重大刑事案件是指严重危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案件,例如恐怖主义、走私、贪污贿赂等案件。这类案件在司法程序中,需要经过严格的调查、取证和审判程序,以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司法机关也需依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结语
    刑事诉讼是指在平等对抗的基础上,存在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知纠纷情况,并请求裁判方解决纠纷的活动。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立为严重暴力案件,并作为特别重大刑事案件立案统计。这些情形包括劫持飞机、船舶、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持军用枪支、猎枪、运动用枪或仿制的枪支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等犯罪,抢劫军用枪支,武装走私、贩毒,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或针对党政机关、水厂、电厂、铁路、公路、电台、电视台以及生产、存放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进行爆炸、放火,驾驶机动车故意撞人、轧人,或驾驶机动车船故意碰撞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以制造政治事端为目的的劫持人质,以要挟报复为目的劫持党政领导人、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子女亲属的,或劫持人质对抗军警追捕的,持抢、持爆炸物品劫持人质的,为了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而盗窃枪支、爆炸物品、放射性和剧毒物品的,对公众饮用的水源或食品故意投放有毒物质,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出于犯罪的故意,利用易燃易爆气体或能造成人身严重伤害的化学制剂以及放射性物品直接造成多人致伤、致残或死亡的,以及其他行为应立为严重暴力案件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