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失信被执行人多久可以撤销 |
释义 | 失信被执行人的期限原本为2年,但如果被执行人采取暴力、威胁手段妨碍执行或有多项失信行为,期限可延长1至3年。如果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法院可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法律分析 失信被执行人正常期限是2年撤销,如果出现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拓展延伸 失信被执行人的撤销条件与期限是多久? 失信被执行人的撤销条件与期限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撤销失信被执行人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首先,被执行人应当主动履行相关债务或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还款;其次,被执行人需要积极配合执行法院的调解、执行措施等工作;此外,被执行人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期限,例如连续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失信行为;最后,被执行人可以申请撤销失信记录,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已经履行了债务或采取了补救措施。关于撤销期限的具体规定,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定。因此,具体的撤销条件与期限应当根据个案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 结语 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失信被执行人的撤销条件与期限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被执行人应积极履行债务、配合执行法院、遵守法律规定,并具备一定的法定期限。如果被执行人能够积极履行义务或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具体的撤销条件与期限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来判断。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