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自卫行为是否担责? |
释义 | 正当防卫应负刑事责任的标准是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对于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并造成损害,不属于防卫过当。青少年防卫过当的认定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强度、时间性和保护的法益性质。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且不是必要的,则认定为防卫过当。防卫行为要及时采取,以防止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的侵害。法益性质决定了防卫的强度和紧迫性。 法律分析 一、正当防卫是否也要负刑事责任 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青少年防卫过当如何认定 1、从不法侵害的强度方面来认定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一个综合系统指标,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缓急、参加人数等,又要分析防卫的地点、手段、后果及主体的体力和心理态度。如果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强度,这种强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即是悬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2、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性上来认定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时间性就是要求正当防卫人认清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如果防卫人不立即采取防卫行为,就会造成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遭到侵害。 3、从正当防卫保护的法益性质来认定防卫过当。这是认定防卫过当最关键的因素和最重要的认定规则。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法益性质,决定着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的强度和时间上的缓急。 结语 在刑事责任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关系上,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正在进行严重暴力犯罪行为,采取防卫行为并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情况,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青少年防卫过当的认定可以从不法侵害的强度、时间性和保护的法益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这些因素都对判断防卫是否过当起着重要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六章健康促进第七十五条国家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和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 国家鼓励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 (一)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