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作出规定 |
释义 | 法律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情形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具体哪些情形属于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最终认定需要由仲裁委员会或法庭来认定。出于管理的需要,最好对一些常见的情形在规章制度中作出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自主管理权。 一、对重大损失要作出界定 因为企业的类型不同,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相同,什么样的情形属于重大损失,不可能划定同样的标准,所以,法律对重大损失的界定权赋予了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通过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可对重大损失作出规定。作出界定时,最好用明确的数字进行规定,比如造成损失三千元以上的,为重大损失。 二、重大损失的界定要有合理性 重大损失的界定权在用人单位,但用人单位也不能随意对损失的数额作解释,将非常小的数额也界定重大损失,比如将造成一块钱的损失也界定也重大损失,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如果因此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委员会有权重新对重大损失作出认定。因此而解除劳动合同,很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解除。 三、适用的规章制度要合法有效,内容要合情合理 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一样,如果要进行适用,规章制度本身要合法有效。总体而言,民主程序、不违反法律、告知义务,内容合情合理,才能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最终得到仲裁庭、法庭的支持。 案例: 孙某是某物业公司的保安,某日值夜班时,与另一名保安王某喝酒后睡觉,导致物业办公室被盗,公司损失近万元。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五千元以上损失的,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公司依此,与孙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孙某不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认为公司非法解除,要求支付赔偿金。经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单位的解除行为合法,驳回了孙某的仲裁请求。 点评:《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3款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与严重违纪一样,属于过失性解除,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要注意相应的程序,否则同样可能造成违法解除,要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