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不予赔偿有哪些情形 |
释义 |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国家不予赔偿:1.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 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导致损害发生的;3.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对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概括性规定。目前法律规定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主要有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和邮政传递中造成的损失。 法律分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国家不予赔偿: 1.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 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导致损害发生的; 3.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是对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概括性规定。此处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目前法律规定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主要有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和邮政传递中造成的损失。 拓展延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国家赔偿范围包括侵犯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公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社会公共利益、司法公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因此,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结语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国家不予赔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导致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对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概括性规定。此处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目前法律规定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主要有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和邮政传递中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二条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条 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一条 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要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