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残疾人离婚可以获得抚养权吗?
释义
    我国法律并没有残疾人离婚抚养权优先的说法。法院一般会对双方的各种条件进行比较,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原则判决,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内,原则上判决给女方抚养,两周岁以上,根据对孩子成长最有利原则判给一方抚养,另一方负责支付一定的抚养费。
    残疾人离婚要承担孩子抚养费吗?
    残疾夫妻确定子女直接抚养方时应当考虑残疾人父母一方的意愿,可优先考虑有抚养能力且要求抚养子女的残疾人一方的意愿,但是照顾残疾人的原则之前,要以其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不受重大影响为前提,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不能受到正常的教育、获得适当的医疗以及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应当视为其利益受到重大影响。因此,不论是对于夫妻一方是残疾人的还是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都应当以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优先标准来判断孩子的抚养权。如果双方协议离婚,能协商一致,残疾人一方可以不支付抚养费;如果是诉讼离婚,抚养费的多少不仅要看当事人支付一方的支付能力,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进行判断,如果残疾人一方没有支付能力,法院也可酌定不支付抚养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离婚案件的处理除了需要考虑财产分割的金额之外,还应注意取证方法、执行可能。每个离婚案件的情况均不同,建议大家聘请专业的婚姻家事律师介入案件,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残疾人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
    不管残疾与否,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是看归谁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评定标准如下: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判决归属女方的几率会大些;2、两周岁至十周岁的子女,法院一般会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结合夫妻双方的经济收入、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子女与父母一方的依赖和紧密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
    残疾人离婚要承担孩子抚养费吗
    不论是对于夫妻一方是残疾人的还是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都应当以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优先标准来判断孩子的抚养权。
    如果双方协议离婚,能协商一致,残疾人一方可以不支付抚养费;如果是诉讼离婚,抚养费的多少不仅要看当事人支付一方的支付能力,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进行判断,如果残疾人一方没有支付能力,法院也可酌定不支付抚养费。
    离婚如何获得抚养权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争取小孩抚养权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内容。1、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如果离婚的双方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争议比较大,那么我建议最好是委托律师办理的,避免双方碰面会起纠纷对孩子引起不好的影响,父母离婚已是一种伤害,再因为抚养权的争夺而吵架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2、收入状况:证明自己经济收入状况良好,与对方有差异。3、工作环境:看谁的工作环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4、居住条件更好: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比如离学校较近,小区配套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那么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5、 双方的工作性质:如果一方是摆摊卖早点的,一方是承包房屋工程的包工头,显而易见谁的工作更有利于抚养小孩。6、性格修养:一方的性格修养、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性格修养、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7、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更利于对孩子的教育。8、其它家庭成员状况:比如双方父母基本条件。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母亲如何获得抚养权离婚后母亲抚养权吗
    母亲争取子女抚养权的方法以及情形有:
    1、子女还处在哺乳期内,即两周岁内,应由女方抚养;
    2、父方有以下情形的,可优先考虑女方抚养: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该内容由 方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