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名誉是民事主体哪方面的社会评价
释义
    在国法律法规上的名誉,是指对民事主体的人格价值的一种客观的社会评价,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
    一、名誉权受损如何起诉
    名誉权受损起诉流程如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4、开庭审理;
    5、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告诉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
    二、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是《民法典》人格权编第五章的第一条。是对于名誉权的定义。根据该条的规定可知,名誉权是社会对于特定的民事主体的品质、才能等内容的评价。我国的民事主体均享有名誉权,所有人的名誉权都受到民法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可以采用侮辱或者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权。如果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三、名誉权肖像权名誉权权利有哪些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采用摄影术或者造型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
    名誉权可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在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