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行为侵犯荣誉权
释义
    荣誉权是指个人享有的维护自己名誉和尊严的权利。以下是一些侵犯荣誉权的行为:侮辱和诽谤、侵犯隐私权、擅自发表或泄露他人作品、抄袭或剽窃、欺诈和虚假陈述。这些行为都侵犯了个人享有的荣誉权,对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造成了不良影响。《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记载;获
    法律分析
    荣誉权是指个人享有的维护自己名誉和尊严的权利。以下是一些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1. 侮辱和诽谤:指用言语或文字针对他人的名誉和尊严进行攻击和诋毁的行为。
    2. 侵犯隐私权:未经他人同意,公开或泄露其私人信息的行为。
    3. 擅自发表或泄露他人作品:未经作者或版权所有人许可,公开或泄露他人已经创作的作品。
    4. 抄袭或剽窃: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从他人作品或资料中直接复制或借用内容并公开使用的行为。
    5. 欺诈和虚假陈述:指用虚假的陈述或欺骗的方式,使他人受到名誉上的损害。
    这些行为都侵犯了个人享有的荣誉权,对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造成了不良影响。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一条: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记载;获得的荣誉称号记载错误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更正。
    二、侵犯荣誉权的认定
    1、侵害对象,被侵害人是特定人。当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荣誉权的侵害。
    2、在侵害方式,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荣誉。侮辱和诽谤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不公开的。要注意的是当着一个人的面,对另一公民进行侮辱和诽谤,也属于公开侵犯他人荣誉权。不公开的侮辱和诽谤包括在给他人的信件中对该人进行辱骂、诽谤,或者在无第三人在场时对他人进行侮辱。
    3、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在一般情况下,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荣誉权的,只能是故意,绝非过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新闻报道失实或履行职务的疏忽,也可能造成他人荣誉权的损害。
    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荣誉权的事实。侵害人从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而给被害人带来了荣誉方面的损害。
    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荣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所谓造成损害,是指由于侵害荣誉权行为的发生,使被侵害公民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三、荣誉权纠纷管辖如何确定
    因荣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29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拓展延伸
    荣誉权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一些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荣誉权,这些行为包括侮辱诽谤、侵犯隐私和擅自发表作品等。
    侮辱诽谤是一种常见的侵犯荣誉权的行为。侮辱诽谤可能会导致受害者的名誉受损,使其受到社会孤立和负面评价的影响。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它侵犯了受害者的尊严和权利。
    侵犯隐私也是一种侵犯荣誉权的行为。未经授权地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如照片、个人信息、家庭住址等,会严重影响受害者的名誉和尊严。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它侵犯了受害者的隐私权。
    擅自发表作品也是侵犯荣誉权的行为。如果未经授权地发布他人的作品,如小说、诗歌、音乐等,可能会导致作者的权利受到侵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它侵犯了作者的版权和荣誉权。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荣誉权,不要进行任何可能侵犯他人荣誉权的行为。我们应该遵守法律规定,维护公平、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有明确约定,肖像权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