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姻走到尽头:欺骗与解脱 |
释义 | 结婚多少年离婚与构成骗婚无关,只有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婚姻才构成骗婚,属于诈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婚姻诈骗以结婚为诱饵,诈骗他人财物,然后以感情不和为由分手或逃离。要准确区分不道德婚姻和婚姻诈骗,可从犯罪故意的时间、虚构事实骗取信任以及骗取的财产所有权等方面判断。 法律分析 结婚多少年离婚与构成骗婚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一方结婚的目的是为了骗取对方财物的,就会构成骗婚,是属于诈骗的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怎样才属于骗婚 婚姻诈骗,俗称“婚骗”,是以婚姻为诱饵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婚姻诈骗,往往是以择偶难的中青年或离异者为对象,以结婚为幌子,诈骗受害者钱财,然后以感情不和为由分手或寻机逃离。 司法实践中,要把婚姻诈骗和不道德婚姻区别开来。那么,如何准确分辨不道德婚姻还是诈骗犯罪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来判断: 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结语 结婚离婚与骗婚无关。若一方婚姻目的是骗取财物,则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婚姻诈骗是以婚姻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需与不道德婚姻区分。判断可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虚构事实骗取信任、骗取财产所有权等方面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结婚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一百三十八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