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的定义和适用条件 |
释义 | 工伤分为应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两种情况。应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内受伤、工作前后从事相关工作受伤、履行工作职责受伤、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受伤、上下班途中受车祸伤害等。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中受伤、原在军队服役致残后旧伤复发等。 法律分析 根据条例的规定,工伤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一种是视同工伤的情形。条例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④患职业病的;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此外,条例规定视同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②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拓展延伸 工伤保险的申请流程和赔偿范围 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而设立的一项保险制度。申请工伤保险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受伤员工需要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事故或疾病,并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其次,单位会将申请材料提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由机构进行审核和调查。一旦申请被认可,受伤员工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相关赔偿。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葬费等,具体金额会根据伤残程度和工资等因素进行计算。总之,了解工伤保险的申请流程和赔偿范围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至关重要。 结语 工伤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的权益而设立的保险制度。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工伤分为应当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两种情形。申请工伤保险需要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包括报告事故或疾病并填写申请表格,经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后获得认可。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葬费等,具体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工资等因素计算。了解申请流程和赔偿范围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 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