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城乡融合发展是全国共同面对的挑战,对于重庆而言,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全市8.2万平方公里,农村面积相当于京津沪总和的2.3倍;中心城区发展基础较好,以1/4的人口创造了40%的GDP;主城新区位于成渝经济圈连接带,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渝东北位处三峡库区、渝东南位处武陵山区,两地多为贫困区县、重点生态区县,城镇化率不到50%,其GDP占比不足1/4、税收占比不足15%。正是因为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得中央赋予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此,重庆市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提出了“一区两群”(即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区域发展思路,其中城市提升的主战场在“一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两群”,并相应构建起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体系,主要是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四个关键领域,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持续发力,切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拓展资料:基础设施一体化是破解城乡地理上二元分割的关键。但从体制和财力的现状看:主城都市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中心城区、主城新区两大板块体制不一,中心城区主要由市级负责,主城新区主要由区县负责,面临“财力分散、时间错配”等问题。“两群”区县在交通、水利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且土地价值较低、债务空间有限,亟需拓展来源渠道。对此,我们统筹“资源、资产、资金”,结合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转移支付改革,引导和撬动各方投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法律依据】:《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第10条深化全方位、精准对口支援,推动新疆、西藏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强化规划引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口支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调整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