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造谣是否违法? |
释义 | 网络造谣违法,根据刑法规定,造谣者可能被定罪并处以刑罚。诽谤罪的界限在于行为的严重性,与治安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有所区别。诽谤罪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则可以基于真实事实。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对象,但可以成为名誉侵权的受害者。主观过错要求也有所不同。网络造谣属于侵权行为,需由司法机关鉴定后进行处罚。 法律分析 一、对于网络造谣是否违法? 网络造谣显然是违法的,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网络造谣的行为,显然是属于侵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犯罪分子利用违法的手段来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的情况,对于网络造谣诽谤的现象目前是比较常见的,需要由司法机关对其实际形式进行鉴定后判定,并依法进行处罚。 结语 网络造谣是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诽谤罪,可处以刑罚。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情节的严重性,违反治安法规的诽谤行为可能不构成刑事处罚。与民事侵权行为相比,诽谤罪要求散布的是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可以涉及真实事实。网络造谣行为属于侵权行为,需要司法机关鉴定后依法惩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