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提前获得假释? |
释义 | 无期徒刑不得假释是对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提前释放,这是对其严厉惩处的体现,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假释,但对于累犯以及严重暴力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假释决定应考虑其对社区的影响。 法律分析 无期徒刑不得假释是指对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提前释放。这类犯罪罪行严重,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很深,社会危害性巨大,必须予以打击。不得假释,正是对这些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惩处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拓展延伸 无期徒刑的执行规定及假释限制 无期徒刑是指犯罪分子因犯有严重罪行而被判处的一种刑罚,其执行规定及假释限制十分严格。无期徒刑的执行规定包括在特定场所进行长期监禁,剥夺其个人自由,并接受相关的惩罚和改造措施。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期徒刑犯人不得享受假释权利,即无法提前获得释放。这是因为无期徒刑犯人犯下的罪行严重,社会对其危险性较高,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监禁和观察,以确保公共安全。假释限制的存在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众安全,同时对犯罪分子施加更严厉的惩罚和监督,以防止再次犯罪。 结语 无期徒刑不得假释,是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厉打击和惩罚的体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期徒刑犯人需在特定场所接受长期监禁和改造,以确保公共安全。假释限制的存在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众安全,并对犯罪分子施加更严厉的惩罚和监督,以防止再次犯罪。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的发生,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五条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