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集体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
释义 |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自行协商、劳动行政部门协调、仲裁和提起诉讼。根据《劳动法》第八十四条,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争议,可由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履行合同引发争议的,可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满意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法律分析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自行协商解决; (2)自行协商不成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商; (3)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 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拓展延伸 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方案 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法律、劳动关系和谈判技巧等多个因素。首先,建议雇主和工会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双方共同的利益点和解决方案。其次,可以尝试通过调解、仲裁或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调解是一种非正式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第三方中介来促进双方的对话和妥协。仲裁是一种更正式的解决方法,由独立的仲裁员做出决定,双方需遵守。如果争议无法通过调解或仲裁解决,可能需要诉诸法律程序,通过法庭来裁决争议。在整个解决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冷静、理性,并尊重法律程序和决策结果。此外,及时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可以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和提升企业的声誉。 结语 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法律、劳动关系和谈判技巧等多个因素。建议雇主和工会积极沟通协商,寻求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可尝试调解、仲裁或法律程序解决争议,保持冷静、理性,并尊重决策结果。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有助于维护良好劳动关系和企业声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五条 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三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