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临时工法定节假日有没有三倍工资 |
释义 | 临时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是能拿到三倍工资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分别是:1、我国没有区别临时工和非临时工的法律概念,都是认定为劳动关系;2、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用人单位应该给予三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予相应的三倍工资,劳动者是可以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 一、临时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我国的法律上没有临时工这一概念,所以只要临时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临时工在离职时就一律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临时工在辞职时参照正式工辞职的条款,分为试用期辞职和已过试用期辞职,辞职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规定分别需要提前三天和三十天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请求,离职期间就是三天和三十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和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临时工辞职时还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就可以随时离职,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辞职当天就可以离职,并且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二、临时维修工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一般不属于劳动关系,但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原则上要求所有用人单位都必须和员工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劳动实践中,许多单位仍然大量使用所谓的“临时工”。主要原因是某些单位为了“逃避”缴纳各项保险,承担某些责任和费用,往往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临时工不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法律并没有临时工这个说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 三、劳动法中加班费的标准 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中,员工加班用人单位需要向其支付加班费,一般平时加班,例如晚上需要加班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者1.5倍加班工资,如周末安排员工加班则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例如国庆、五一、劳动节等安排员工加班则需像其支付三倍工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