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传统与法律的碰撞
释义
    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后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婚前财产包括个人合法财产,如工资、储蓄、赠与和遗产等。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婚前个人财产的范围和归属,不会因结婚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办理婚前财产权属公证已不必要。
    法律分析
    一、婚前财产是否一定归个人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据此,男女双方不仅可以在婚前对财产的归属达成协议,也可以在婚后对婚前财产的归属达成协议。
    二、如何区分婚前财产
    婚前财产是指婚姻登记以前取得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工资、储蓄、接受的赠与和遗产、房产等。
    婚前财产,就是婚前个人财产,是指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婚前财产在离婚是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婚前个人财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
    三、民法典对婚前个人财产的规定
    婚前的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后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双方对财产又明确的约定。但是一些特定的财产是属于个人独有的,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转业费就属于个人独有的财产,不做为共同财产。最高院93年的司法解释转业费10年以上转为共同财产的规定,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应当已经失效。
    “夫妻各自的婚前财产在双方结婚8年后即作为共有财产”的说法早已成为过去。自从新的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法律已明确地对夫妻双方婚前个人财产作了详细的规定,任何一方的婚前财产均属于个人财产,不会因结婚而逐渐转化成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为婚前财产权属办理公证,已没有必要。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可以在婚前对财产归属达成协议,也可以在婚后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婚前财产指的是婚姻登记前个人合法取得的财产,如工资、储蓄、赠与和遗产等。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婚前财产在离婚时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根据最新的民法典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属于个人所有,不会因结婚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办理婚前财产权属公证已不再必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应当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支持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0: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