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孩子快出生了能离婚吗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女性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性不得提出离婚的规定。同时,还提到了诉讼离婚时法院审理期限和判决书生效后是否能起诉离婚的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 一、女性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性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二、起诉离婚没有财产分割得多长时间 诉讼离婚时,法院审理的期限依据审理的程序而定,如果是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是6个月,简易程序审理是3个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判决书生效还能起诉离婚吗 如果判决不准离婚的,在6个月内不能以同样的理由提起离婚诉讼。如果判决离婚的案件,判决书生效后,不得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拓展延伸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是为了保障妇女的权益,避免男方在女方处于生育期或终止妊娠后,因情绪波动或压力过大而提出离婚,对女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一规定表明,在女方生育期或终止妊娠后的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是为了保护女方的权益,让女方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恢复身体,度过这个重要的阶段。同时,男方在这段时间内也不得提出离婚,以免给女方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不适。 这一规定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保障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在女方生育期或终止妊娠后,男方应该尊重女方的意愿,给予女方足够的时间和关爱,共同面对困难,携手走过难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2017修正):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十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2017修正):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十二条 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