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会被判刑吗?
释义
    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会被判刑。根据刑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犯罪行为,只有被害人提起告诉,法院才会受理,除非该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构成诽谤罪的行为必须满足捏造事实、散布捏造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情节严重等条件。
    法律分析
    一、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会被判刑吗?
    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有哪些?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结语
    侮辱诽谤罪传播谣言将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者,将被定为侮辱罪或诽谤罪并受到相应的刑罚。犯罪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犯罪行为属于诽谤罪,只有在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情况下,法院才会受理。而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构成诽谤罪的行为必须满足捏造某种事实、散布捏造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情节严重等要素。只有当这些要素同时存在,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刑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