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是否违反高温保护规定? |
释义 | 单位不发高温费违法吗?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费属于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县级以上行政部门投诉,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高温费的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津贴。只有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或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低到33℃以下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获得高温津贴。高温费是国家强制性规定的福利之一,发放时间通常在6-8月,标准不得低于60元。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气温调整发放时间和持续时间。 法律分析 一、单位不发高温费违法吗? 如果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向劳动者发放而不发放的,属于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县级以上行政部门投诉,由县级以上行政部门依法。 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劳动者从事的,依法享受。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并纳入。标准由省级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用人单位整改或者停止作业;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 二、高温费的发放标准 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高温费与社保一样属于国家强制性规定的福利之一,我国规定了每年高温费的发放时间在6-8月,同时,它的补贴标准不得低于60元。不过在实践中,有些城市会根据当地的气温来调整高温费的发放时间,如海南、福建等地区,高温费的发放时间会有提前,时间也会持续更长。 结语 单位不发放高温费属于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向上级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单位依法发放。高温费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适用于室外露天作业及室内温度未降至33℃以下的岗位。高温费是国家强制性福利,类似于社保,每年6-8月发放。不同地区可能有调整,如海南、福建等会提前发放、持续时间更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三章 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 第三十七条 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